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代表注意到,当前乡村医师队伍建设发展,与国家关于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农村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较城市偏少,特别是儿科、急诊科、产科等岗位医师紧缺。加强基层医师队伍建设,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关键一环。
蒋立虹代表建议,要进一步提高乡村医务人员社会地位,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学习提升机会,不断提升乡村医师人员待遇,让优秀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同时,通过人、财、物一体化管理,便于医疗资源统筹使用。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进而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
台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江利平委员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不断加快,全国已有超过581万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实现脱贫,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江利平委员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健康扶贫的相关政策,对“保基本、兜底线”作出具体规定,按病种分类制定健康扶贫政策,合理界定健康扶贫相关方的责任义务,使健康扶贫政策更加精准公平有效。此外,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可以通过培养人才和完善机制来提高。
江利平委员表示,人才匮乏是制约健康扶贫的关键,要大力开展村医培养工程,加强委托培养、定向培养乡村医生工作,积极开展全科医生“3+2”培养;要加强基层医疗提升工程,切实加强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完善“向基层倾斜”的人才政策机制。同时,实行基层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作为乡镇卫生院派驻机构,“乡村一体,同制同管”。
会 外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周佳谈道,目前县乡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距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尚有差距,群众日益增长的保健需求与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显突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硬件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信息化建设是重要支撑。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引才难、育才难、留才难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逐步解决村医的养老保障问题,是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重点。”
“从组织村里的老人定期体检到儿童免疫检查,从慢性病人的随访到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乡村医生直接面对的是村里的老百姓。他们对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认识有限,需要我们不断普及相关知识。”云南丽江市古城区金山村村医张志坚说,这几年村卫生室建设得更好了,村医数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希望将来能够更加优化乡村医生结构,真正解决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过去村卫生室和洛党卫生院只能开展预防和基础的诊疗,村民看病大多到县、市医院。”云南临沧市凤庆县洛党村村医杨志萍从事了30多年村医工作,她深有体会地说,从2017年开始实施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以来,村级卫生室顺利“升级”,提升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服务能力,“患者不动专家动,真正使村民们能够在乡村两级就能享受到专家的服务。”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处处长谢馨荧表示,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一方面需要聚焦慢性病、常见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依托大数据精准管理,让群众的小病、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够得到诊治;另一方面,推行乡村医生“乡管村用”,多渠道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拓宽乡村医生执业发展前景,加快构建基层远程医疗服务体系,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远程中心乡镇覆盖面。(记者 李茂颖 范昊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04日 15 版)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