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近日发表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所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及全国妇幼卫生年报办公室主任刘建蒙教授团队“2008-2018中国剖宫产率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文章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剖宫产率的变化趋势及地域分布特征,指出我国面临剖宫产率过高与过低并存的双重挑战。
该研究通过分析我国近1.6亿户籍人口相关分娩资料,发现全国剖宫产率由2008年的28.8%升至2018年的36.7%。研究采用Joinpoint(断点)回归等方法,进一步揭示研究其间剖宫产率“先升后稳、稳后略升”的变化趋势:2012年之前剖宫产率年均上升4.6%,2012年~2016年大体平稳,2016年之后年均上升3.5%。
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剖宫产率差异化走势的可能原因。2012年~2016年剖宫产率在经历了之前的上升后趋于稳定,可能与政府系列控制非医学必要剖宫产的相关举措有关,如2014年~2016年开展爱婴医院复核将控制非医学原因剖宫产纳入复核指标。2016年以后剖宫产率再次小幅上升,可能与农村地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改善、爱婴医院复核工作结束及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既往有剖宫产史的高龄产妇增加有关。
研究发现,特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一般城市地区(如石家庄市长安区、桥西区)和农村地区(如石家庄市平山县、元氏县)变化趋势迥异:特大城市剖宫产率年均降低2.1%,一般城市维持平稳,农村地区年均上升2.9%。研究还发现,特大城市和农村地区剖宫产率差距由2008年的25.1个百分点缩小至2018年的9.6个百分点,缩小幅度超过60%。(记者付东红 通讯员高苏堤)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