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一篇内容为“仁济医院专家因拒绝接诊插队病人,被警方铐走”的文章开始在网络上热传,进而持续发酵,引发网友高度关注。一时之间,围绕着孰是孰非,舆论场上杂音不断。27日,澎湃新闻记者现场采访了当事医生和处置此次事件的民警,终于还原了事件真相,也促使公众更为深入地反思这场风波。
在采访中,医生和警方均坦诚地表示,双方的应对方法“都有提升的空间”。确实,当事医生对警方的执法流程不够了解,而警方的处置虽然符合工作流程,却在兼顾法与情、刚与柔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诚如双方所言,如果当时大家能多一点相互理解,互相敬重,这场风波或许本不该发生。
当然,当事医生和民警的一些稍欠妥当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的。医生每天要面对数之不尽的患者、千奇百怪的疑难杂症,工作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事发时,医生的关注点都在病人身上,才导致了与警方的沟通不畅。
另一方面,处理医患纠纷对警方来说一直是一件棘手的任务。在当时复杂的环境之下,民警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要保障各方利益,可谓左右为难。
用一句大白话来说,就是大家都不容易。各司其职,又缺乏一些平心静气的交流,难免就会产生一些误解和隔阂。但从事后的采访来看,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医生和民警都没有过多责怪对方之意。如果说,各方都能从此事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加深一分理解和互信,那么这场风波所产生的正面效应也不可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当事医生在采访中还特别感谢了派出所。因为,在来到派出所后,所长和教导员已经发现现场处置有欠妥之处,都主动与医生沟通,并允许医生先回到医院完成当日工作。可见,医生与警方在当时很快就达成了相互谅解,而不是在舆论的压力之下被动为之。
可与此同时,此事在互联网上的传播却渐有跑偏之势。一些公众号在描述这场风波时,用上了不少挑逗性的语句与词汇——比如,当事医生“真的是个好医生”,医生“化身角斗士”……此类文章突出某一方的委屈无奈,强调另一方的蛮横无理,将医生与警方之间的一些误会夸大为势不两立的严重冲突。
其结果是,一些既不在事件现场也不知晓事件细节的网友被误导,沦为眼球经济和“流量为王”的无辜牺牲品。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部分网友的情绪被挑逗,使信息传播进一步被扭曲。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无助于事件真相的澄清,而且会激化矛盾、火上浇油。可以说,这场风波不仅关乎医患矛盾,也在考验互联网舆论生态的健康程度。
回过头来看,被卷入这场风波的当事医生,是一位医术高超、宅心仁厚的好人。而当事民警不回避、不推诿的积极态度,也绝没有辜负广大市民对上海警方的充分信任。众所周知,想要解决医患矛盾,绝非一朝一夕可成。正因问题具有复杂性,才更需要所有人多一些理解和耐心。挑逗情绪、制造冲突,或许能在一时之间博得关注,但受害的,将是整个社会。(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编辑:张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