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随着垃圾分类在各地逐步展开,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也成了热议的话题。16日,研究机构在北京启动编制《生活垃圾实施处置评价标准》。
工作人员正在介绍垃圾分类具体项目 主办方供图
1月16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生活垃圾实施处置评价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主编单位代表颜昌龙介绍,目前,参与垃圾分类和处置的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已有1万家左右;就全国垃圾生产量来看,2018年生产垃圾2.7亿吨,年增长率4.9%,增量巨大,而待处理的存量垃圾有近20年的存量。
以西安为例,如果还没有做好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以及再利用措施,到2021年的时候,西安的垃圾将无处可去,形势较为紧迫。
有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垃圾分类 “从零探索”阶段即将结束,即将进入智能化、规范化、大面积建设阶段,以GIS、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立垃圾分类大数据监管平台,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全过程的溯源管理,高效提升垃圾分类各环节的作业质量,有效降低城市分类试错成本。
据介绍,主办方介绍,制订发布《生活垃圾实施处置评价标准》,是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化建设的需要,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需要,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行为,加强分类工作管理,强化分类过程监管职责,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生活垃圾实施处置评价标准》编制组一致确认了这份评价标准的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确认了编制大纲和编制的主要技术内容为:评价程序、 评价等级、 垃圾分类教育培训体系、生活垃圾标志标识、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分类监管体系、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重构与数字化。
此外,还提出了全新的垃圾分类方式方法论,从数据着手,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的优势,做好数据分类,让现有的生态更高效地运转,规范生态操作流程;让垃圾分类全数据化,流程化,真正做到“垃圾分类智能化,投放监管数字化”。(完)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