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有白衣战士、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自发地行动起来,为前线战士添补给,为后方群众送温暖,为武汉出力尽责,齐心协力守卫“我的城”。
疫情面前,咱不能躲
春节前,丈夫和儿子早早回了新疆老家,何明荣独自一人留在武汉跑车。1月22日,滴滴开始招募志愿者司机。49岁的何明荣没有任何犹豫,报名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疫情面前,咱不能躲!”
从正月初一开始,何明荣接送医务工作者上下班。“早晨5点多起床,洗漱完、吃好饭,差不多6点就出门了。”充电、消毒、穿防护装备,发车之前,何明荣一丝不苟地把防护措施做到位。
头几天,中午只能吃方便面。有热心人了解到后,免费为他们提供盒饭。这让何明荣很感动。“医生为病人服务,我们为医生服务,又有人为我们服务。”何明荣说,她真切地感受到武汉是一座有爱的城市。
何明荣现在每天都工作十三四个小时,累计接送医务工作者200多人次。但她不觉得苦,笑着说:“等疫情过去,我要带着家人去贺胜桥喝土鸡汤,去潜江吃小龙虾。”
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这个特殊时期,公众心理危机干预很迫切。”作为“强肺心理支持系统”线上志愿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医生杨灿经验丰富。他说,这段时间轻症患者的心理咨询最多。
2月12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研发的“强肺心理支持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全国上千名心理专家集结,免费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患者和普通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杨灿是其中之一。人民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之一,杨灿有时也要上发热门诊接诊,虽然工作很忙,他还是兼职做起了志愿者,“能多做一点是一点。”
在网上咨询过程中,杨灿发现,患者的焦虑现象普遍存在。“我们首先要倾听,再就是要共情,理解他们,也要劝导他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杨灿建议轻症患者们不要总是躺着刷手机,更不要沉浸在负面信息中,要多站起来,做点体操等轻度运动,运动对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都有帮助。
爱心接力在持续
“作为康复的新冠肺炎患者,我更懂得生命的宝贵,知道自己的血浆帮助了别的患者,感到特别欣慰!”武汉市江夏区中医医院党委书记宗建说。
2月4日,江夏区中医医院院长熊侃在微信群发出倡议,招募捐献血浆的特殊志愿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浆可能含有抗体,输入重症患者体内,有助于挽救他们的生命。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呼吁已康复的医务工作者献血,帮助临床研究和治疗!很快,群里医务工作者纷纷报名响应。
经过年龄、体质、康复时间等筛选,5日上午,宗建带头与5名同事一起撸起袖子,共捐献血浆2600毫升。
爱心接力还在持续。6日,该院胡懿德和彭华两名医生自行前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捐献血浆;9日,副院长韩庆和8名同事捐献血浆。经过生物安全等检测后,他们的爱心血浆分别注入9名患者体内。
截至目前,江夏区中医医院参与献血的志愿者共19人,该院还会继续招募志愿者捐献血浆。
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
1月30日,山东人孙吉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赶到武汉市,当起志愿者。“当时也没有多想,也不觉得害怕,只想过来帮点忙,媳妇儿也很支持我。”
到武汉后,孙吉国一直忙着给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医疗和生活物资,深夜开车接医生回宾馆等,基本没有休息时间。
2月13日夜里,重庆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当天晚上,孙吉国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重庆医疗队运送物资,一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早上8点,他又爬起来,帮助武汉市协和医院从几个大卡车卸下150箱苹果和100箱防护服。下午,他又开车送了1500多斤消毒水给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
“疫情不结束,我就不回家。”孙吉国说,有时为了节约时间,就吃泡面。“我吃的这点苦相对于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来说不算什么。我不能提前撤退,要为他们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在
“妈妈加油,您现在也是奋战在一线的战士啦!”出门时听到儿子鼓励的话,叶丽觉得自己做得对。
2月15日,听说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正在招聘理发师,为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免费理发,从业多年的叶丽第一时间报了名。叶丽说,能为抗疫出点力,自己打心眼里高兴。
叶丽工作的场所是由专家门诊办公室临时改造出来的,医生护士们可以通过二维码提前预约理发时间。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叶丽上岗了。“一位长发及腰的护士告诉我,她打算‘五一’结婚,只要剪到结婚时头发能扎起来就好。”叶丽说自己常常剪着剪着,心头就会涌起一股敬佩。
理发师志愿服务的时间是每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但叶丽早上9点半到医院,下午5点半离开,干劲满满。“有护士问我,你打算做多久志愿者,我跟他们说,只要有需要,我会一直在。”
(本报记者汪晓东、李昌禹、张志锋、田豆豆、付文、申少铁、韩鑫)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19日 02 版)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