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PM2.5三年滑动平均浓度”
PM2.5治理仍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行动计划首次提出“PM2.5三年滑动平均浓度”概念。这一概念指连续三个自然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最先由发达国家用于空气质量评价。
市生态环境局解释,考虑到气象条件的变化对当年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影响,采用三年浓度平均值,能一定程度弱化气象条件年际间的波动影响问题,更好地反映污染治理带来的环境效益。随着治理的深入,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每年的下降幅度呈缩小趋势,在短期内受气象影响甚至出现波动、反复,但长期看总体呈改善趋势。因此,综合气象影响因素,使用三年滑动平均浓度,中和了气象因素的影响,突出体现人为努力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更好地反映变化趋势,符合当下空气质量评价需求。
“换限查提”治理移动源
移动源是本地PM2.5第一大污染来源,将采用“换、限、查、提”等措施。“换”,即加快国Ⅲ高排放柴油车淘汰,推进新能源车使用;“限”,即实施国Ⅲ柴油载货汽车禁限行、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和环保标识管理政策;“查”,指严格新车环保一致性检测,闭环管理超标柴油货车;“提”,指加快移动源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立法、重型车排放在线监控项目建设。
精细化管控扬尘方面,制定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规范,各行业工地安装并联网、信息共享。各行业根据工地特点,分别细化、规范扬尘污染管控制度和措施。开展贯穿全年的扬尘专项督查,定期曝光扬尘违规违法行为、粗颗粒物浓度与道路洁净度排名等,公示督查和整改情况。各区降尘量要控制在6.5吨/月·平方公里以内。
今年,全市将淘汰退出3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疏解整治排名靠后的镇村产业聚集区。对VOCs年排放量大的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开展50家企业“一厂一策”治理与万家重点餐饮企业整治。在巩固平原区基本“无煤化”成果基础上,重点围绕冬奥会赛场、世园会场馆周边村庄,继续开展煤改清洁能源工作。
本市继续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空气重污染应急应对,进一步夯实细化“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清单,全面加强督查检查,确保“削峰降速”。
启动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
今年,全市将对2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尚未达标和尚未持续达标的断面提出治理目标和改善要求,以改善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为抓手,带动全市地表水环境全面改善。本市将启动地下水功能区划研究,打通地上地下,全方位加强饮水安全保障。同时强化城镇生活、入河排污口、工业、城市面源、黑臭水体等各方面污染防治。
今年将突出水生态环境保护,创建节水型区,增加河湖生态环境用水,抓好重要河流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此外,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强化环境执法,实施环保税收,严格考核评价与督察,建立覆盖到乡镇(街道)的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考核体系。
土壤状况纳入建设项目环评
本市要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将土壤状况纳入建设项目环评内容,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推进农业污染防治,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4%以上。
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各区根据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关停企业原址用地情况台账,及时更新疑似污染地块名单;督促土地使用权人调查土壤污染状况;建立调查报告评审机制。同时,本市实行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市有关部门及时将地块纳入或移出,各区要编制修复方案,有序实施土壤修复。污染地块未经治理或者治理未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
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建立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依法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对安全利用类农用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阻断或减少污染物进入农作物食用部分。对严格管控类农用地,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
年底前,本市将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背景点土壤详查的样品采集和检测分析。开展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完成50%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监测。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