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带病上岗”,健康准入资质缺乏强制力
在上海,使用家政服务的家庭达三分之一以上,家政服务人员高达60万人。家政从业人员已成为新时代家庭单元内的新成员。但家政从业人员的健康准入资质的要求仍不够专业且不具备强制力。家政行业规模日益庞大的背后,隐藏着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与城市健康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的隐忧。
朱同玉委员表示,家政人员与多个家庭密切接触,交叉服务,带病上岗无法及时进行筛查和拦截,导致家政人员已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又一新途径。例如因育儿家政患有结核,导致深圳市民家中幼童被感染;还有很多家政服务人才传播梅毒、肝炎等传染病的案例。家政人员一旦患有传染性疾病,就会影响到多个家庭的成员,进而对城市公共卫生产生威胁。
尽管部分地区设有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制度(即健康证制度),但健康证所查项目过于简单、局限,绝大部分传染性疾病检查并未覆盖,其更多的适用于餐饮服务从业人员。且针对家政服务人员而言,健康证并非上岗前的必备条件,并未对从业人员“带病上岗”形成有效拦截。相比之下,目前行业内,规模以下企业从业人数众多,占行业总人数近6成。这些小微企业的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更加堪忧。
完善健康准入体系,重点聚焦传染病筛查
针对家政服务行业从业者,完善专业的行业健康准入标准与科学的监管体系,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与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极具紧要性与迫切性。
朱同玉委员建议,针对家政服务人员从业者,应制定统一的行业健康准入标准。重点聚焦影响城市与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传染性疾病的筛查。目前,上海已由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了上海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标准的草案。建议国家层面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制定权威统一的指导意见。
此外,积极推动立法,完善行业准入监管。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行业准入的健康资质纳入立法计划,站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从业人员接受专业与规范化的健康筛查。建立完善统一的互联网信息监管平台,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动态监管。中央与地方财政参照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模式给予一定的扶持,以确保这一利国利民,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举措落到实处,进一步有效防范重大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井超)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