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焦雅辉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提高患者就医可及性
焦雅辉表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开局之年已初见成效。成果首先表现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五大中心、日间手术等创新医疗模式在全国各大医院的推广和运用,极大提高了患者的就医可及性。
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诊疗水平。据了解,通过多学科诊疗模式,一些罹患重大疾病、涉及到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得到更为恰当的诊疗方案,该模式也可极大促进相关科室医师专业诊疗水平提升。据焦雅辉介绍,全国各大医院已建有12000多个多学科门诊,其中11个病种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多学科诊疗流程。
五大中心建设受到业界高度评价。焦雅辉介绍,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很多医院的有力抓手,“特别是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对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焦雅辉说。
日间手术提高医疗资源运作效力。焦雅辉介绍,目前我国开展日间手术的二级以上医院超过1200家,病种超过200个,年日间手术台次超过125万台,“大大地提高了优质医疗资源运行效力。”
焦雅辉表示,2019年要进一步推广创新医疗模式在医院的落地普及,通过创新医疗模式,切实保障患者就医可及性。
发力远程医疗 为改善医疗服务插上翅膀
预约诊疗、一站式结算、就医提醒、检查检验信息推送、自助打印、药品配送……随着就诊流程的不断互联网化,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今在很多医院,患者只需一个手机就可完成就诊的全部流程,方便快捷、节省时间。
“不单是预约就诊,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院的不断下沉,整个就医理念和医疗服务模式都发生了变化。”焦雅辉介绍,不仅全国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预约就诊时间可以精确到1小时以内,一半以上的三级医院也开展了检查检验的集中预约和住院床位的预约。
这些方便快捷的互联网手段,真正帮助患者实现了“四个减少”——就医往返次数减少,院内重复排队次数减少,门诊全程候诊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减少。
如何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改善医疗服务的力度,焦雅辉表示,2019年将重点发力远程医疗。在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下,远程医疗对于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有着重要作用。“在继续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着力拓展远程医疗服务内涵,丰富服务内容,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示教、远程培训等形式,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焦雅辉表示。
继续推行就诊一卡通 打通医疗机构信息壁垒
“每到一家医院就诊,就要办一张就诊卡,钱包中最多的就是就诊卡。在一家医院做完检查拿到报告,去另外一家医院就诊时,却被告知要再做一次。”就诊卡泛滥,检查结果医院互不相认,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负担,也造成就医时间的拖延。
针对上述问题,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在推进区域就诊 “一卡通”,以此为目标打破医疗机构信息壁垒。“从2018年实施的情况来看,北京等13个省区市推广了省级的一卡通,7个省区市在地市级实现了这样的一卡通服务。”焦雅辉介绍。
焦雅辉表示,2019年要继续推进就诊“一卡通”,打破医疗机构信息壁垒,在质控合格的基础上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我们长期的目标是,患者凭着一个身份证号码,可以实现全国医院的一卡通。”
编辑: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