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发展网主办 投稿邮箱:jkcyfzw@163.com
滚动
中国健康发展网:主页 > 要闻 >

呼吁建立“心脑血管急救体系” 第十届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举行

2019-06-21 11:39   来源:新华网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死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20年持续上升,同时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多并发症”的“四高一多”特点,因此不仅要加强公众的预防意识,还应尽快建立心脑血管急救体系,以减少致死、致残不良事件发生。6月20日,以“责任•重构未来——守护生命•从心开始”为主题的2019(第十届)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
  公共急救事业牵动亿万家庭,据悉,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健康时报主办,中国保健协会、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科普分会、中国卒中学会中心中风120特别行动组等特别支持,北京雪中金等承办,论坛的重点在于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的指导意见》,深入开展急救科普教育工作。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出席论坛并进行了主题演讲,众多急救专家、临床专家、行业领导等围绕着“心脑血管急救体系的建立”、“社区和家庭在急救生命链中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讨论。

  论坛现场
  呼吁拓展“第一目击者”群体
  “心脑血管急救体系建立,可有效防范和救治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提出,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尤其是院前的急救设置点,不仅可以提供快速诊疗通道,还可以通过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依照规范化的诊治流程,实现早期快速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进而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据了解,我国当前的急诊救治在院前、院中、院后的衔接,与理想的连续状态仍有差距。应急医疗绝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一旦患者出现紧急情况,身边的人更为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将会大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殷大奎指出,第一目击者首先是医疗救护群体,但是远远不够的,在大救援观念下应建立“第一目击者”群体,包括警察、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教师、消防员等,即全民急救普及。
  遗憾地是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仅74. 70%的公众对急救知识有部分了解,18.30%对急救知识完全不了解,原因与急救培训存在技能非标准化、急救知识普及不足等问题相关。
  据报道,随着市场建设越来越规范,院前急救中心市场规模将保持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间突破51.16亿元。同时行业产值规模也将不断增长,预计到2024年行业产值规模将达到70.18亿元。总之院前急救在解决了“有没有”、“快不快”的问题后,还要完善如何能及时、充分、规范、标准的解决各种复杂的院前急救问题。
  急救体系少不了“社区”这一环
  理想的急救体系少不了社区这一环节,在社区内建立智能急救站,大家可通过身份证验证或手机扫码的方式,快速取出急救站内的设备免费使用,快速实施救助。同时,社区内也可以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
  事实上,“健康中国 家庭急教员培训计划暨平安家庭急教自救互救五防工通程公益行动”就是通过在社区建立标准化公共应急防灾减灾急救互救科普基地——“社区共享安全岛”、“公共空间科普e站”等培养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志愿者培训导师、建立包括防心梗、防中风、防摔倒、防灾害以及儿童安全防护五个方面的“家庭急救员”志愿者队伍。
  走过急救公益十年,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已在全国开展急救、自救、互救公共安全科普主题活动20000多场,共有200多万人接受了心肺复苏技能教育培训,直接受益家庭达100多万户,免费发放急救互救科普读物200多万册、免费发放急救药盒及急救药包100多万个、免费发放个人急救信息卡200多万张,其中参与急救科普培训的医疗专家达500多人、全国家庭急救员培训志愿者达20000多人。通过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科普,让民众参与自救互救,为每一个家庭及个体解决院前急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编辑:侯敏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人才招聘|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本站所刊登的健康产业发展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健康产业发展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 2013 - 2014 www.chinahealth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jkcyfzw@163.com
关注微信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