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发展网主办 投稿邮箱:jkcyfzw@163.com
滚动
中国健康发展网:主页 > 要闻 >

加快创新药研发 攻克“传染病难题”

2019-11-27 10: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肖寒)结核病是伴随人类历史最长的疾病之一,也是单一传染性疾病引致死亡最多的疾病。近日,强生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兼首席科学官Paul Stoffels博士接受新华网采访,探索以结核病为首的传染病新药研发和防治模式。

  强生执行委员会副主席兼首席科学官Paul Stoffels

  关注重大疾病研究 为患者提供更多用药选择

  自2007年以来,结核病一直位列单一传染性疾病的死因之首,超过HIV/AIDS。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18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在这其中,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现象日益严峻,2018年,中国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超过86万,其中6.6万是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

  “在结核病领域,目前强生已在中国引入了创新药物,填补了患者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强生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传染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希望未来通过创新合作提供疗程更短的治疗方案。”曾先后在比利时迪彭贝克大学等高等学府求学的Paul Stoffels,一直专注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在任职强生首席科学官后,他带领团队制定创新议程,致力于通过提供创新药品和技术,为全球落后社区和资源贫乏地区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近日,强生宣布了5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全球范围内艾滋病和结核病领域的研发。Paul Stoffel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团结科学家,并凭借我们数十年来在艾滋病和结核病领域的经验,我们对通过努力做出重大贡献有信心。”

  据了解,除结核病领域外,强生在过去几年里推出了三款新药,帮助艾滋病患者延长生命。此外,在疫苗研发方面,强生正开始一项新的临床实验研究,在多个地区开展HIV疫苗的临床试验,以提供更多用药选择,钻研更创新的科学技术,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坚持内外部结合 创新医学研发体系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创新融入公共卫生领域。对于新发患者约千万、且治疗过程复杂的结核病而言,“创新”仍是关键词,目前亟需更多创新医疗解决方案来应对该疾病带来的严峻挑战。

  Paul Stoffels表示,谈到创新,首先要聚焦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注重是否已把最佳的科学技术和人类所面对的最关键的疾病挑战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创新产品,“以强生为例,我们在技术研发方面强调内外力量的结合,通过内外优势的叠加,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和最快的速度,在最多的地点展开临床试验。”

  他举例说,强生目前的临床试验可以在80个国家同时多点进行,几万人同时参与,“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能够把更多的创新,变成药品来解决重大的疾病问题,使得一项创新能够尽快的转化为一款新药,惠及患者。”

  此外,对于评价中国医药创新环境发展一问,Paul Stoffels认为,得益于中国监管环境和监管政策的改善,中国医疗创新能力正在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正在以最快速度惠及中国患者,“在过去22个月里,杨森有22款创新药物和新适应症在中国获批或上市。国家药监部门步伐的加快,使得更多创新产品加快审批流程,同时激励了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更多投入。

  “在科学研发层面,强生将在中国进行更多投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加持,我们期待未来看到更多新药惠及中国患者。”Paul Stoffels说。

  充分尊重中国医药市场 开拓疾病治疗领域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领域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得益于越来越开放的市场和药品审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近年来,在中国上市的创新药物数量持续攀升,同时也吸引了全球各大药企不断加大在华研发创新投入。

  Paul Stoffels表示,中国在临床实验发展上十分迅速,且这方面政策环境开明,便于我们开展更多临床实验项目,“中国是一个日益开放的国家,但与此同时十分重视对数据等隐私的保护,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Paul Stoffels透露,强生目前在中国设立了肺癌创新中心,致力于将药品和医疗器械结合,以攻克肺癌难题。他介绍,该项目将整合不同部门跨领域合作,以改变肺癌的诊疗标准,并专注于肺癌的拦截、诊断和治疗,通过结合强生在消费品、诊断、医疗器材及制药方面的优势开发整体解决方案,以抗击肺癌。

  “这是我们目前在中国市场开展的关键项目,期待这一项目能够通过更有效的诊断方式和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更好地去攻克肺癌。”Paul Stoffels说。


编辑:侯敏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人才招聘|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本站所刊登的健康产业发展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健康产业发展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 2013 - 2014 www.chinahealth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jkcyfzw@163.com
关注微信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