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发展网主办 投稿邮箱:jkcyfzw@163.com
滚动
中国健康发展网:主页 > 医改 >

走进福建三明 读懂这张中国医改的“金名片”

2019-12-02 22:08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三明12月2日消息(记者申珅)近日,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再次肯定了近年来福建省和三明市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提出要充分发挥典型经验对全局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广福建省和三明市医改经验。日前,央广网记者跟随国家卫健委体改司走进福建三明进行医改调研,经过三个重要的医改时期,三明市目前已经进入到医改的“3.0时代”,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我国深化医改的一张“金名片”。

  改革:治乱、建制、治未病

  1.0时代——治乱

  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重点是治混乱。实行重点药品监控、治理流通领域药价虚高、规范医疗行为等措施,切断药品耗材流通利益链条。

  2.0时代——建制

  2013年2月至2016年8月,重点是建机制。打破医保管理“九龙治水”、公立医院“以药养医”、医务人员按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等条条框框,理顺政府管理体制,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等措施,确立起“三医联动”“两票制”“年薪制”“三保合一”等改革的“四梁八柱”。

  3.0时代——治未病

  2016年9月至今,重点是治未病。以组建总医院为载体,以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切入点,推进健康管理改革,建立健康管护组织,促进“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构建四级共保、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

  通过7年多的改革实践,三明市公立医院改革初步取得成效。群众看病负担明显减轻。全市22家公立医院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2011年的6553元下降到2018年的5847元,其中个人次均自付费用由2011年的1818元下降到2017年的1680元,同时,公立医院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医院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三明市22家公立医院工资总额由2011年的3.82亿元增长到2018年12.40亿元,工资总额增加了2.25倍。从2012-2018年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医药总收入由18.90亿元增加到30.22亿元,年平均增长8.14%。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安全运行,病人转外就医比率下降,从而带来医疗资源流动更加均衡,通过推行医学人才、医疗资源、疾病病种“三下沉”,建立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在医联体内部实施多点执业医师制度,引导患者到基层就医。2018年,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868.80万人次,同比增长4.66%。医院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稳步提升。人才队伍与财政运行保持稳定。

  转型: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

  目前,三明医改已经进入了3.0时代,强化以健康为中心,构建新型服务体系。三明医改在经历重点整治“以赚钱为中心”,进而转入“以治病为中心”后,现已进入“以健康为中心”阶段。组建总医院,构建区域健康管护组织。整合县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组建10个县级总医院、2个市区紧密型医联体,打破财政、行政、人事等壁垒,实行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各总医院负责统筹区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健康知识普及等服务,经费从成本中列支。2018年全市人均医疗费用1403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9.6岁,分别比全国、全省高2.6、1.8岁。实行医保打包支付,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以医保打包支付为利益纽带,对各总医院实行“总额包干、超支自付、结余留用”,推动县域医疗人才、病种等下沉到乡村。2018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868.8万人次、占总诊疗量54.72%,诊疗人次比2016年增长25.9%;今年1-8月,基层门急诊人次312.57万人次,同比增加9.35%。设立专项激励资金,推进慢性病一体化管理。设立5000万元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绩效考核奖励资金,在所有千人以上行政村设立村卫生所,开通医保报销端口,免费提供慢性病指定基本药物。2018年免费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基本药物26.99万人次、525.2万元,2019年上半年为19.53万人次、476.49万元。

  下沉:医联体推动医疗资源整合

  记者在三明市三元区富文社区医养结合卫生服务站采访时看到,服务站将医养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三个项目结为一体,形成养老、医护、娱乐等服务的相互衔接的医养结合卫生服务联合体。服务站共有医务人员5人,其中医生3人,护士2人,管辖富文和永兴两个社区,服务人口约11094人,其中65周岁以上老年人1221人,高血压709人,糖尿病人274人,困难户低保户31人,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902份。与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成立紧密型医联体,实行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有针对性定期派出相关中医方面专家到医养结合门诊坐诊和为老年人健康开展讲座(每次参加人数100人左右),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治疗。

  服务站主要通过“二合四结”方式落地及运行,即整合辖区医疗资源组建医联体,以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龙头,整合辖区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资源整合和下沉,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整合医疗和养老等项目资源,把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力量推动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建设,把项目、资金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将政府投入与社会捐赠相结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采购设备设施,招聘服务人员,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并接受社会捐赠和社会义工服务,与三明阳光义工联盟,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服务;将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免费对老年人、残疾人服务,采取最低收费方式开展部分医疗护理、配餐等服务项目;将无偿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通过宣传发动,吸引社会公益组织、三明学院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引入海都公众延伸提供低偿家政、个案服务;将日常化与临时性相结合,实行每周开放五天、每天开放9小时,并根据节假日和相关机构安排,开展生日会、唱歌会等活动。

  目前,服务站“333”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即:建立医养服务、老年人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三个中心;实现保健、娱乐、帮扶三大功能;构建政府主导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社会管理与居民互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运营机制。

  破局:打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行政壁垒

  早在2017年4月,三明市尤溪县启动以医保支付为利益纽带的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破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行政壁垒,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依托原县医院和县中医院组建尤溪县总医院(医共体),下辖15个分院(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全县44.47万人民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总医院(医共体)现有在职职工2020人。县级医院编制床位920张(原县医院500张、中医院420张),开放床位1005张;乡镇卫生院编制433张,全部开放。2018年,县级医院门急诊量74.74万人次,同比下降0.1%;出院病人3.95万人次,同比下降5.29%;医疗业务总收入3.19亿元,同比增长9.78%。乡镇卫生院(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53.12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9.41%,出院病人1.71万人次,同比下降6.87%;医疗业务总收入5387.59万元,同比增长9.64%。

  记者看到,三明市尤溪县通过建设1个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从而推动县乡人财物和乡村“七统一”管理。坚持中西医并重,出台人才引进、薪酬工分、药事服务、财政补助等11项扶持中医药发展倾斜政策,促进中西医院协同发展。实行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督促总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医疗服务模式,医防并重。总医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部、中医院成立中医药健康管理部,乡镇分院成立全民健康管理站,县乡两级医疗机构通过规范医疗,提高技术,遏制过度医疗,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扎实开展驻乡驻村,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分级诊疗格局。创新慢病管理,开展分级分类分区分标管理,织密健康防护网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同时,通过内引外联,与省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建立了长期医疗联合协作关系,成立远程医疗会诊中心、远程心电、影像会诊中心、在线专家门诊、中医药互联网+、消毒供应、检查检验等12中心,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据悉,下一步,三明市针对医改将围绕持续深化医药、医保、医疗改革,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着力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切实强化责任担当等多个方面展开。

  坚持把治药控费和保障用药需求作为医药改革重点,继续挤退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为“腾笼换鸟”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医保杠杆作用,适时调整医保政策措施,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聚焦医疗领域痛点、难点问题,精准施策,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把“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融入到各项政策决策之中,切实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充分发挥三明医改的品牌效应,持续探索把医改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动培训和康养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深化提升医改,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大民生工作,始终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充分授权医改领导小组,持续推进“三医联动”综合性、系统性改革,努力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只有走进三明,才能读懂三明医改取得的成绩,才能了解到这张来自中国的“医改名片”沉甸甸的含金量。自2009年启动的新一轮医改如今即将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对于三明人或是其他身处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每一位来说,医改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编辑:侯敏


关于我们|商务合作|人才招聘|法律声明|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本站所刊登的健康产业发展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健康产业发展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Copyright © 2013 - 2014 www.chinahealth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邮箱:jkcyfzw@163.com
关注微信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