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统计,2018年全球肝癌新发人数超过84万,因肝癌导致的死亡人数约78万。我国是乙肝大国,近年来,在各方持续努力下,在该项疾病防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中国幅员广阔,仍存在西部及贫困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此背景下,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组织开展、GSK公益支持的“扶贫攻坚健康同行——肝炎健康促进与防治项目”二期近日在北京启动。
在二期项目第一期培训中,15位来自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等中国西部及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生,近日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为期三个月的肝炎防治技术骨干培训。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卸古在4月16日举行的二期项目启动活动上表示:“项目一期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去年,我们在中国6个省市举办了10场基层肝炎防治技术指导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培训超过700名基层肝炎防治医护人员,并为2000余名患者和群众提供了义诊咨询。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等专家的带领下,项目二期将继续以骨干医生培训和基层健康促进为抓手,增强医生规范化治疗水平以及患者筛查与治疗意识,进一步提高我国在乙肝领域的治疗率。”
针对中国西部及贫困地区肝炎防治的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对记者指出,因为肝炎病人一般没有什么临床症状,导致许多基层肝炎病人及时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存在挑战;此外,如今肝炎防治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所以培养基层医生规范化的抗病毒治疗意识和方法十分重要。因此,该项目提供免费的筛查和义诊,在帮助发现基层患者的同时,教育其如何规范地进行治疗。
了解到如何进行规范化治疗的理论知识后,如何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也是许多基层医生遇到的难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委徐小元表示,这个项目让地方医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运用前沿的学术知识和技术,并让他们能够带回基层实践。例如,在治疗肝硬化导致的腹水方面,以前都是采用扩张血管的治疗方法,而现在,我们采用的是收缩血管的方法。基层医生通过网络或者文献学习并不一定敢直接运用最前沿的技术,但是通过权威专家的讲解和实操的演练,就能帮助其技术得到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王宇表示:“除了基层专业科室医生的规范化培训,以及新兴学术进展的获取外,辅助科室的水平也是影响基层诊疗水平的重要因素,例如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等。如果这些领域的专业人士知识和技能水平能够同步增进的话,将更进一步推动基层诊疗水平提升。”
对于备受关注的“乙肝母婴阻断”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欧晓娟教授表示,“目前新生儿乙肝完全可以预防并且十分规范化。对于怀孕女性而言,从24周起达到预防指征的时候,就能进行预防阻断。所以我们经常鼓励妊娠期患者去医院建档与生育。”
“现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母婴阻断,只是有些地区的人民没有这个意识。”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肝炎项目秘书长李祥指出,因此这一项目中“扶贫攻坚”不仅是经济上的扶贫,还是技术、知识、观念上的扶贫。
据介绍,由GSK中国公益支持的该项目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在新疆,云南,广西,内蒙,西藏,甘肃,陕西,重庆,青海,四川,宁夏,贵州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不低于30场次的肝炎防治专家组下基层活动,同时在多个发达城市设立肝炎防治技术骨干培训基地,为西部地区培训300名技术骨干。GSK副总裁,新兴市场企业传播及政府事务负责人徐丁表示:“在本次项目二期工作中,GSK中国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支持专家在基层树立科学的乙肝筛查和防治意识,进一步加强乙肝规范化治疗理念和技术的渗透性。”(完)
编辑:张文雯